中国成为五常之一,是战后国际力量对比发生变化和均势外交需要的必然产物。也就是说,是国际秩序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转变为“雅尔塔体系”的必然产物之一。
这个问题,感觉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系”这两个概念入手就能够理解了。
这个思路或许说出来比较难听,即,任何一个国家处在当时中国的位置上,都会成为五常之一,这和综合国力强弱有关,但更是地缘政治博弈的产物。

一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在亚洲,战胜国之一的日本成为和欧美列强一样的权力中心,仅次于英美。但毫无疑问,此时的日本仍然只是列强吊车尾,国力和国家潜力均不如苏联,这点在二战时也得到证明。而当时同为战胜国之一的中国,在巴黎和会上遭受的更多是屈辱,胜利果实被列强转送给日本并以条约确定

雅尔塔体系最初的三强版本(即:美英苏三常版本)。此时,中国因为综合国力原因,尽管是未来的战胜国,但仍然只是一块大国们手中的蛋糕。即“(中国)作为一个民族,我(丘吉尔、英国)钦佩他们,喜欢他们……但是,决不能指望我接受一个我认为是完全不真实的价值标准”。

雅尔塔体系1945年的五常版本。此时,中国受益于大国博弈,成为“五强”之一,而“中国成为大国”的核心思路就是“我们(美国、西方)应该尽一切力量援助中国……美国、英国、俄国也是太平洋的大国,然而,他们的重大利益都在别处。如果远东要保持稳定的话,那么在任何安排时都要保证中国处于舞台的中心。”
当时的中国,具备三个独一无二的条件。
一、亚洲最大的战胜国(也是西方的盟国),贡献巨大,名义上足够资格。
二、地理位置上处于亚洲中心,西方(主要是美英)在掌控好中国后,以中国为基地,就很方便控制日本和遏制苏联,以维持其亚洲利益。
三、国力上弱小,但国家潜力巨大,未来足够与苏联(俄国)在亚洲分庭抗礼,并遏制战后的日本崛起,填补权力上的真空(日本战败,不再具有西方在亚洲代言人的资格,印度当时仍是英国的一部分,也不具备这个资格),让苏联处于“双线作战”的状态,并因(中国的国力弱小、经济落后)可以绑定在西方的战车上,使中国成为西方在亚洲的长期屏障,减少西方在亚洲的压力,使其可以把主要精力和国力放在欧美本土,这也是西方的战后全球布局重要一环(战后的西欧和非洲有英法,东欧和北亚有苏联,美洲和亚太有美英。在此情况下,如果在亚洲能有中国减轻美英法的亚洲压力,遏制苏联和日本,实现全球长期均衡就更有把握了,所以当中国的角色定位确定后,全球拼图也基本就此完整)。
虽然最后这点从后来的事态发展看,美国和西方有些失算了(民国在四年后被取代),但在和苏联在亚洲分庭抗礼这点上,中国的角色一直把握的很好,直到冷战结束为止也一直是遏制苏联在亚洲进一步扩张的重要力量(在中美建交,中美、中日的关系正常后,中国实际作用上已经相当于西方在亚洲的盟国了)。
国家的国际地位,在19世纪后期,科技进步使主要列强(英法德美苏)具有全球战略投送能力后,就不单单取决于国家的综合国力了,而是看这个国家能不能做好列强博弈的棋子,或更进一步,能否成为列强而不只是单纯的强国、大国。这就是甲午战后英日同盟能够在英日国力悬殊的背景下实现,以及一战后日本仅凭列强吊车尾的实力就能成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合法的亚洲第三强的原因。也是美国虽强,但直到一战后才正式成为全球战略的制定者之一,并在二战后才成为首席玩家的原因;以及苏联虽强,但长期被排除在列强的决策圈之外,直到二战后期才正式成为有话语权和决策权大国的原因。和内战、朝战后,已经战败的日本又得以咸鱼翻身的原因。
中国在二战后成为五常之一,也正是这个原因。
雅尔塔体系实际上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加强版,即,全世界所有列强以及有潜力的大国和地理位置重要的地区,都必须融入到全球体系内,以避免出现国联在二战前的那种无力,并尽可能避免大国之间的协调失控,使列强的利益得以长期维持。
而当世界秩序的制定者在二战后期逐渐从欧美共治变成美国几乎一家独大的局面后,在这一时间点(即欧洲衰退几乎无暇和乏力东顾,苏联尚未实实在在成为两极之一底气还不太足,而美国几乎一家独大的几年里),中国入常这一更符合美国未来利益的战略也就最终得以实现。
作为中国人,我们肯定更希望1945年中国入常的原因就是中国在二战中做出的巨大贡献。但实打实地从当时的国际关系和实际话语权拥有者的角度来说,中国在当时能够入常,最大的原因还是当时的中国能够很好地扮演美国或者说西方的一个棋子。
最简单地说,当时的五常席位,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这个可以有”,给我们我们也配,用不着谦虚。但别人要是真不给,我们却也抢不来的资格。
棋子和棋手终究还是两个概念。
但在当时,从下棋时可以一边下棋一边分着吃的蛋糕,终于变成了棋盘上的棋子,就已足够值得我们欣慰与骄傲了,因为这是当时的国人极尽所有智慧与能力,用血与泪,甚至用牺牲生命的代价把握住各种机会后的努力结果,这是对所有先辈们的牺牲的最大回报与最大安慰。
而更值得欣慰和骄傲的一点是,经过七十年的努力,现在的中国,终于有从棋子变成实至名归的棋手的可能了。
原创文章作者:晴儿,如若转载,请注明来自百香果号:https://www.huangjinbaixiangguo.com/article/2409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