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别姬》电影讽刺了旧社会政治对于情爱自由的束缚,同时也对封建社会的冷兵器残酷剥削以痛击。
《霸王别姬》是一部我看了三遍的电影。程蝶衣深爱着段小楼,可在当时的中国,这种爱的是被世俗所厌恶的。每每听到这句:“不行!说的是一辈子,差一年,一个月,一天,一个时辰…………都不算一辈子”都有不一样的体会。
我感受到程蝶衣对段小楼那份深深的依恋,他或许尝试去反抗这个社会对精神的枷锁,可在当时社会的风气下他们注定不会有一个好的结果。

张国荣扮演的程蝶衣
《霸王别姬》在表面上看上去是围绕着陈蝶衣、段小楼和菊仙三角恋的爱情故事。可实际上他的内核却远远不止于此。
电影以冷峻的视角描绘了程蝶衣的性格悲剧、爱情悲剧和命运悲剧。同时,她还给小说赋予了历史、政治、人性、社会等更深层次的意义。从另一方面看,她展现了一个伟大的历史和社会悲剧。
程蝶衣在成长过程中原始性格和自然心理的扭曲和变化,戏班子里暴力坤角改造,以及老太监对程蝶衣的生理虐待,从一定角度揭露和指责封建文化的残酷和泯灭人性。
电影最重要的突破是程蝶衣“不一样的性取向”的出现。电影在对性别问题持开放态度的同时,似乎也在故事中安排了一种最世俗、最合理的解释,即程蝶衣的性别转型过程和身份认同。
电影展现了在动荡时期底层社会,尤其是儿童命运的悲惨遭遇。揭露了他们太过年轻,没有选择命运的权利的无奈。

小豆子(程蝶衣)
影片最大的特点是用传统京剧的形式,为故事发展开端,诠释了传统文化的内蕴,对于传统文化艺术的执着追求以及人性的思考与领悟。
段小楼是人性懦弱的代表,在台上他是气宇轩昂的英雄,到了台下的他就是一个俗人,为了生活和活下去,他逐渐失去了抗争意识,以至于最后失去本心,活成一个躯壳。
另一个男主角程蝶衣虽然做出了反抗,但最终还是落得个凄惨下场,改变不了旧时代戏子的悲惨命运,他想要从一而终的事业和师兄都与他渐行渐远。

同台表演的段小楼和程蝶衣
这些都是时代背景下注定的结果。就如同之前的台词一般,他们也许有想过反抗,但现实往往很让人绝望。
《霸王别姬》批判了当时中国旧社会对于精神的压迫,是一部鼓励人们追求自由精神的电影,以小人物的悲剧反映出了时代的悲剧。
一切都像电影该开头程蝶衣说的那样:“我本是男儿郎,何必化作女娇娥。”不是程蝶衣选择了女娇娥,而是女娇娥选择了陈蝶衣。是旧社会不幸选择了他,因为生活的无奈成为了女娇娥。

张国荣的精彩表演
程蝶衣是一个“为了艺术而生,为艺术而癫狂,为艺术而毁灭”的殉道者。他的一生所为,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艺术家对京剧文化的痴迷和追求,他把京戏视为生命中的光,就像飞蛾一样义无反顾地追逐和呵护着那点光亮。
因为已完全融入时代的角色中,他毫不犹豫选择与时代抗争,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悲壮精神,他事业上的遗憾也就成为令人扼腕叹息,观众从中感受到了崇高的美学意蕴。
影片结尾,二人演罢最后一场《霸王别姬》,程蝶衣用自己赠送给师兄的剑结束了生命。对他来说,在生命的结尾以这样的方式结束,或许才是精神最好的归宿。
原创文章作者:晴儿,如若转载,请注明来自百香果号:https://www.huangjinbaixiangguo.com/article/2405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