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二走亲戚,是中国人的过年习俗。这一习俗早被南阳人编入了《过年歌》中:“初一儿躬脊儿,初二儿走亲戚儿”。

作者 王明军工作照
当然,所说的“初二走亲戚”的意思是说从初二开始走亲戚,先走俗定的主要亲戚。走亲戚并不限定于初二一天,有“十五里头都是年”的说法,在年里天天都可以走亲戚。但是超过正月十五一般就不再走亲戚了。“亲戚走到十七八,一无豆腐二无渣”了。
正如人们所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南阳辖区2.66万平方公里内,,正月初二走亲戚的走法还不尽统一。
大多数人说,初二走亲戚是指已出嫁的闺女携丈夫带子女回娘家。站在男方的角度说:初二走老丈人家(看望岳父岳母),是以已婚青年人为中心而言之。
南阳以南的习惯说法是初二看舅舅,这是把母亲的家作为重点的说法,舅舅家是母亲的娘家,是父亲的岳丈家;
邓州以南人们说,初二看望老舅爷,显然是以奶奶家为重点的说法,舅爷是奶奶的兄弟,舅爷家是爷爷的岳丈家。
以上的三种习惯说法有大同小异之处,一是同指血缘关系而言,二是同站在青年人的立场而言,三是同指女方娘家、男方岳丈家。不同的是,分女方自己的娘家、婆婆的娘家或奶奶的娘家和男方自己的岳丈家,父亲的岳丈家或爷爷的岳丈家。
在淅川县丹江一带有“干亲为大”的说法。把“干爹干娘”置于初二要走的首家亲戚,跳出了血缘关系。
总的看,过年走亲戚是年轻人的专利,也是年轻人的乐趣。
一是必须由年轻人走,因为年长者可能是岳父岳母、舅父舅母、舅爷舅奶、干爹干娘,是被看望的对象,所以不能离开家。
二是年轻人终年繁忙劳作,无暇串亲,只有过年时才是既定的“公休假日”,要充分利用。同时他们有活力,爱走动,还有好吃、好玩的,拖儿带女的还可以收获压岁钱,故而乐此不疲。这也是年轻人和幼儿们“慌年”(喜欢过年)主要原因之一。
原创文章作者:李小白,如若转载,请注明来自百香果号:https://www.huangjinbaixiangguo.com/article/1680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