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的最后一天,羊城晚报针对“双减”一周年做了一个深度的调查,结果九成以上的网友对此表达了自己的不满。当年经专家研究,政府牵头,学校配合,家长支持的“双减”政策,而今为何遭受口诛笔伐?结合“双减”的实施现状和网友朋友们的留言反馈,我总结了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双减”直接导致“补课难”、“补课贵”
“我是家长,我不满意,我身边有钱人都请家教了,300-600一节课让我望而却步”。一名来自广东的家长爆料,在当地,补课费已经高达一小时300元,而且可以给孩子补课的老师越来越难找。这是必然的,双减政策下,大量培训机构关门停业,这就直接导致了“家教热”现象,但众所周知,一对一的家教补习,价位是很高的。双减政策的出台本来是为了遏制补习现象,打压培训机构,但现在依旧有大批学生家长为了补习而焦虑,在学校学习跟不上,成绩落后,又不甘心被分流到技校,补习就是一种必要的手段了。长此以往,家长不堪重负,承受着巨大的经济压力。这是其一。

第二,“双减”下,学习时间更长,学生更累,家长的担忧只增不减
一名来自河南的家长留言反馈道:“学生在校的时间过长,很多学校配套设施并不齐全,学校又怕出事故出意外承担责任,只好把学生全部关在教室里面学习学习再学习,学到最后,学生麻木厌烦,一点灵气都没有!”我想,这在很多欠发达地区都是很普遍的现象,经济越落后,考试竞争越大的地区,学生和老师的负担越重,这些地区尤其是乡镇中小学甚至连师资都是勉强配齐的,又哪儿来的钢琴课,美术课等兴趣课程呢?所谓的延时服务,只是变相地在校补课罢了,老师为了追求成绩,延时期间讲授知识点,放学后再额外布置作业,本来8点就完成的作业,现在要写到10点,减来减去,学生学习时间更长,这还是我们想要的双减吗?这是其二。

第三,“双减”后,本来免费的早晚自习,现在光明正大收钱了,家长不满意,不愿意
在很多地区,初中阶段一直都有早自习和晚自习,而且都是免费上的,十几年前,我上初中的时候,早读6点开始,晚自习9点放学回家,而且是一分钱不交,老师都是靠着那点儿奉献精神免费在工作加班,现在,延时服务开展后,有了政策的支持,学校开始向家长收取延时服务费,很多家长因此满腹牢骚,以前晚自习上到9点都不收费,怎么现在才上到七点半,还要收钱呢?很多家长不理解,也不配合,无奈,很多学校的延时服务费就是收不上来,也没法给老师发放。这就导致家长、老师统统不满意。这是其三。

第四,老师长时间困守学校,深受其累
以为来自云南的初中老师留言:“我肯定不满意,我是一名老师,初中学生7:30进校,8:00上课,早上5节课,下午5节课,晚上20:00之后放学,老师一天在校时间超过12个小时,每天都精疲力尽!”其实,所谓的双减非但没有给老师减负,反而让老师的负担越来越重,因为老师又多了一项叫做“减负”的档案资料要做,每天记录你给学生布置了什么作业,作业重难点,完成作业的人数,未完成作业的人数等,这些都要记录在册,因为双减提倡给学生减负,减轻作业量,所以很多学校又开始组织进行创新作业的比赛,老师的工作量越来越大,工作时间越来越长,而每个月多的那点儿延时费还经常发不下来,老师的幸福感越来越低。这是其四。

第五,延时费各校不统一,教师收入差距更大,加剧心理的不平衡
“我们是农村学校,本来老师的收入跟市里相比就有很大的差距,现在延时后,我们老师一个小时发放50块钱,但是市里边延时一个小时老师能发100块钱,你可以算一下,他们一年能比我们多多少!”这位来自安徽的老师所言不假,关于课后延时费的收取,并不统一,有的学校一个月收取100元,有的学校收取50元,而给老师发放的就更不一样了,有些学校可能一小时高达150元,而有的学校甚至一分钱也发不下来,这就导致老师收入差距越来越大,正所谓不患寡而患不均,长此以往,只会加剧老师的不平衡的心理。这是其五。

任何政策的出台,出发点都是极好的,但总会在实施的过程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双减政策的目的一定是为了给家长、学生减负,只不过我们刚开始摸索前进,前路漫长,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原创文章作者:李小白,如若转载,请注明来自百香果号:https://www.huangjinbaixiangguo.com/article/1666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