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有多少个品种

蜜蜂的种类

从1758年首次进行蜜蜂分类以来,蜜蜂在地球上已存在了上亿年了,到目前为止公认的蜜蜂有9种

根据已发现的化石分析,在白垩纪前(1.455亿年前-6550万年前),就有了古老的蜜蜂。据大部分资料分析,蜜蜂起源于亚洲(山东莱阳)蜜蜂是地球上一种古老的生物,目前全世界已经确认的蜂蜜共有9种。其中有6种在我国都有分布,分别为黑大蜜蜂、东方蜂蜜(主要为中华蜂)、小蜜蜂、黑小蜜蜂、大蜜蜂、西方蜂蜜(上世纪初从美国、日本等引进)。特别云南热带亚热带的普洱、版纳、临沧等地作为黑小蜜蜂、黑大蜜蜂的主要分布区。云南等植物资源丰富地区,所产蜜蜂质量相对较好,同时这6种蜂蜜在云南都有分布,中国具有优久的蜜蜂驯养历史。

蜜蜂分类历程

1758年,林奈氏(Linnaeus C)首次记载蜜蜂第一个属(Apis)和第一个种(Apis mellifera L.)。至1980年,由于当时采集标本的范围、对蜜蜂生物学的研究限制和有些蜜蜂新种类的证据不足等原因,当时世界公认的蜜蜂种类只有4种,即大蜜蜂(Apis dorsata Fabricius)、小蜜蜂(Apis florea Fabricius)、东方蜜蜂(Apis cerana Linnaeus)和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 Linnaeus)。 蜜蜂属在生物学特性上,都是营社会性生活,能泌蜡筑巢,巢脾由上而下纵向发展,其两面均具六棱柱形巢房,且共用边、共用底;采集、酿制、贮藏蜜粉积极。1985年,中国的学者对采自云南的6种蜜蜂进行形态学、生物学、生态学、昆虫地理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化学等多学科对比研究后认定,黑大蜜蜂(Apis laboriosa Smith)和黑小蜜蜂(Apis andreniformis Smith)是独立的蜂种,并确定了它们的分类地位。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 Linnaeus 1758;小蜜蜂A. florea Fabricius 1787;大蜜蜂A. dorsata Fabricius 1793;东方蜜蜂A. cerana Fabricius 1793;黑小蜜蜂A. andreniformis Smith 1858;黑大蜜蜂A. laboriosa Smith 1871;沙巴蜂A. koschevnikovi Buttel-Reepen 1906;1998年,德国的尼古拉夫妇(Koeniger and Koeniger)和马来西亚的丁格(Tingek)报道了他们发现的一个蜜蜂新种-绿努蜂(Apis nulunsis Tingek. Koeniger and Koeniger)。确立了原Smith定名的分布于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和菲律宾的Apis nigrocincta (Smith)为一个独立蜂种。因此,截至目前,世界上现生存的蜜蜂种类已达9种,1988年国外的学者又确立了由Buttel-Reepen 1903年描述并定名的Apis indica-koschevnikovi蜜蜂为独立的蜂种-沙巴蜂(Apis koschevnikovi Buttel-Reepen)。至此,世界上确立了蜜蜂为7种。当时比较公认的,蜜蜂属的7个明确的现生种(依定名先后)为:同年,G.w.0tis and S. Hadisoesilo 经过多年的形态学和生物学对比研究,。

(1)黑大蜜蜂 Apis laboriosa Smith

(2)大蜜蜂 Apis dorsata Fabricius

(3)黑小蜜蜂 Apis andreniformis Smith

(4)小蜜蜂 Apis florea Fabricius

(5)东方蜜蜂 Apis cerana Fabricius

(6)西方蜜蜂 Apis mellifera L.

(7)沙巴蜂 Apis koschevnikovi Buttel-Reepen

(8)绿努蜂 Apis nulunsis Tingek. Koeniger and Koeniger

(9)苏拉威西蜂 Apis nigrocincta Smith

蜜蜂属9种蜜蜂,目前比较公认的蜜蜂。

蜜蜂有多少个品种

1.大蜜蜂 Apis dorsata Fabricius,1793

分布于南亚、东南亚以及中国云南南部、广西南部和海南等地。在云南澜沧有大量的分布,生性猛烈,能哲死人,一般很难取食蜜,而且蜂蜜略带酸味,当地一般取了入药,同时主要食用蜂蛹,较大的蜂巢直径有1-2米左右。该种为蜜蜂属中,体大的一种,单脾成排,俗称排蜂、马叉蜂、大挂蜂。一般排蜂生长的地方,环境相对较好,有山清水秀之意,如树大、空气更清鲜、有水等。

大蜜蜂种以下可分为3个亚种,小舌大蜜蜂腹部色较暗黑,炳氏大蜜蜂色较浅黄。除指名亚种(nominatesubspecies,意指定种名所根据者) A. d. dorsata 外,尚有分布于菲律宾的小舌亚种 A.d.breviligula 和分布于苏拉威西岛(西里珀斯群岛)的炳氏亚种 A.d.binghami。工蜂体长16~17mm;头、胸黑色;腹部第1~2节背板桔黄色,其余褐黄色,第2~5节背板基部各有一条明显的银白色绒毛带;大蜜蜂随蜜源丰歉以及受季节气候所迫,具有机动的迁徙行为。巢脾中、下部为繁殖区,子脾可拥有7万个巢房,厚35mm;上部和两侧为蜜粉区,厚度可达100 mm。王台处于巢脾下沿。经笔者确证,雄蜂房和工蜂房无区别。雄蜂和工蜂的数量比例,在分蜂季节可达1∶3。在云南南部,一般5~8月在高大阔叶树的横干下或悬岩下筑造单一巢脾繁衍生息,9月以后,迁往低海拔的河谷、盆地,在浓密的灌木丛中营巢越冬。在四季温暖、蜜源丰富的环境下,也有常年定居下来的情况。因此,大蜜蜂的迁徙只是一种适应环境的行为,并不是一种必然的习性。蜂巢离地常达十数米以上,有时数群甚至数十群相邻聚居,形成声势浩大的群落,显然,这对敌害具有威慑的作用。大蜜蜂育虫或降温需有不断的水分供应,因此营巢所在必须邻近水源。巢脾长约0.5~1.0 m,宽约0.3~0.7 m。

2.黑大蜜蜂 Apis laboriosa Smith,1871

由于主产区在喜马拉雅周围的雪山下,岩栖,故俗名又称为喜马蜜蜂、雪山蜜蜂及岩蜂等。在云南澜沧、景东也有分布,主要悬挂于岩石上,蜜蜂颜色比中蜂更深,所酿造的蜜,味更甜,单位重量更重,该种为蜜蜂属中,体黑且大的一种,而且是最大的一种。

分布:分布于横断山脉地区和怒江、澜沧江流域,包括中国西藏南部、云南西部和南部,喜马拉雅山脉、以及尼泊尔、不丹、印度东北部等地。

小盾片及第一腹节披黄褐色毛,前翅烟褐色。工蜂体长: 17~18mm,体黑色;腹部第2~5节背板基部各有一条明显的银白色绒毛带;胸部、常栖息在海拔1000~3500m的悬崖下,具有随季节迁徙的习性,冬天迁至低海拔温暖地带,夏天迁至高山凉爽地带。纯蜜区偏于基部上头,呈倒三角形。据报道,云南怒江峡谷傈僳族岩蜂村的山岩间有由20群黑大蜜蜂组成的群落;云南普洱澜沧县竹塘区茨竹河乡拉祜族李扎米老汉几十年来拥有一处蜂岩,岩为石灰质,海拔2000m,常年有20余群黑大蜜蜂营巢其间,都极为壮观。单一巢脾附于悬岩下,离地十数米以上,敌害难以接近。常数群乃至十数群以上相邻结巢构成群落。这样,声势浩大,敌害不敢靠近。巢脾长0.8~1.5m,宽0.5~0.95m。新脾纯白,旧脾黄褐发亮,基部为蜜粉区,厚可达100mm,中、下部为繁殖区,厚为35mm。它们大概不可能在极高海拔的地方营巢,但可以在营巢地点上下不同海拔高度的地方采集。黑大蜜蜂能在不适合其他蜜蜂飞行的气温下飞行。日本坂上昭一博士认为,黑大蜜蜂在高山地区显示出很强的适应能力,在大约海拔4100m 处的花朵上可采集到,这样的高度只有熊蜂才常被发现。每年秋末冬初,每群可猎取蜂蜜20~40kg及一批蜂蜡,是一种经济价值较大的野生蜜蜂资源。

小蜜蜂体长:工蜂7~8 mm;蜂王13~15 mm;雄蜂11~13 mm。

常在草丛或灌木丛中筑巢,环境十分隐蔽。营造单一巢脾。生物学习性:小蜜蜂栖息在海拔1900 m 以下,年平均温度在15~22℃的地区。 通常蜂群在2月开始产卵繁殖,12月至翌年1月气温低时停止繁殖。2月底、3月初开始培育雄蜂,最多时可达育虫面积的1/4。个体发育期,工蜂平均为20.5 d,雄蜂22.5 d,蜂王16.5 d。分蜂期多在3~4月,9~10月也可发生分蜂。王台数一般在3~13个,最多达20个。4~5月达到高峰,子脾面积可达600cm2,群势可达上万只。6~8月气温高,蜜源缺,蜂王产卵很少。9~11月是第2 个繁殖期。在气温18~42℃时,育虫区中心温度为33~38℃。在气温较低时,蜂巢移至树的南面或洞穴靠外端。在暑季临近时,小蜜蜂转移到树荫深处或洞穴内;在伊朗,人们观察到冬季小蜜蜂筑巢于东西方向的树枝上,夏季巢脾的长轴则呈南北走向,以减少巢脾向阳的面积。每年每群平均可取蜜1kg。当暴风雨袭击时, 结成紧密的蜂团,保护巢脾。蜜源丰富时,性温驯。蜜源枯竭时,性凶猛,稍触动巢脾即有20~30只工蜂成群飞舞,刺螫。

蜜蜂有多少个品种

3.黑小蜜蜂 Apis andreniformis Smith, 1858

在中国已发现于云南省南部西双版纳州的景洪、勐腊及临沧地区的沧源、耿马等北回归线以南的北热带地区,黑小蜜蜂对温度十分敏感,当气温上升到15℃时,开始活动;20℃以上时,出勤积极。每日出勤高峰期在11~17时。该种为蜜蜂属中,体黑且小的一种。分布于南亚及东南亚。体长:工蜂7~8mm;蜂王12~14mm;雄蜂10~11mm。黑小蜜蜂一般在海拔1000m以下的次生稀树草坡的小乔木上营单一巢脾的蜂巢,一般离地2.5~3.5m。巢脾固定在树枝上,近圆形,上部形成一厚的巢顶,将枝干包裹其内,下部尖突,总面积近177~334cm2,情况与小蜜蜂相似。当暴风雨或烈日照射时,工蜂相互攀缘,层层重叠,围护巢脾。性机警凶猛,当人们接近时,巢脾下方的守卫蜂呈警戒状态,若触动其巢,则纷飞出击远达30~40m。黑小蜜蜂工蜂护脾能力很强,即使在繁忙的采集之时,也从不让巢脾裸露。取蜜时用烟驱蜂,连脾割下,每群每次约产蜜0.5kg,每年视蜜源季节,可采收2~3次。黑小蜜蜂体小灵活,为热带经济作物的重要传粉昆虫。

4.小蜜蜂 Apis florea Fabricius,1787

该种是蜜蜂属中,小型的一种,故云南俗称之为小草蜂、常营巢于草丛或灌木丛中,小挂蜂、细蜜蜂。主要生于热带地区,小蜜蜂生性相对不太凶猛,目前还没有听说人工养殖的,如太阳比较烈时,直接抖几下,蜜蜂就会飞走了,阴雨天用烟熏都很难把蜜蜂熏走。

分布:分布于于云南普洱、版纳、临沧等广大地区,以及广西南部的龙州、上思等地。

蜜蜂有多少个品种

5.东方蜜蜂 Apis cerana Fabricius,1793

该种为蜜蜂属中,型体中等的一种。中蜂由于土生土长,其适应性强,分布范围广。原产地在东方、简称东蜂。我们日常所说的中蜂、土蜂,就属于东方蜜蜂了,是我国除意蜂外,产蜜量最大的蜂种。

分布:分布在亚洲,包括中国、印度、斯里兰卡、缅甸、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日本、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朝鲜以及俄罗斯远东地区,印度尼西亚、东帝汶、生存在热带、亚热带、温带等气候带中。

腹部以黄色为主,高寒山区或温带地区的品种以黑色为主。蜂王有黑色和棕色两种体色。雄蜂体黑色。工蜂体长9.5~13.0mm;喙长3.0~5.6mm;前翅长7.0~9.0mm,后翅中脉分叉;唇基具三角形黄斑;体色变化较大,其热带、亚热带的品种。东方蜜蜂现处于野生、半野生或家养状态。采集半径1000~2000m。维持1~3kg(约1.5~3.5万只工蜂)的群势。分蜂性强,分蜂期营造7~15个王台。生存受威胁时,易发生整群弃巢迁徙。对蜡螟抵抗力弱;易患囊状幼虫病和欧洲幼虫病;抗美洲幼虫病和白垩病。在自然界中,蜂群栖息在树洞、岩洞等隐蔽场所,造复脾。雄蜂幼虫巢房有2层突起的封盖, 内盖呈尖笠状凸起,中央有气孔,蛹成熟时露出内盖。工蜂在巢口扇风时,头向外,起到鼓风机的作用。东方蜜蜂为大蜂螨原寄主,但具抗螨(大、小蜂螨)能力,而且飞行灵活,善避胡蜂捕害。产卵有节,消耗省。个体耐寒性强,适应利用南方冬季蜜源。

6.西方蜜蜂 Apis mellifera Linnaeus,1758

于20世纪初由美国、日本引入我国。该种原产欧洲、非洲和中东地区。该种为蜜蜂属中,型体中等的一种,产于西方,简称西蜂。分布:分布广,形成众多的地理亚种,形态和生活习性变异很大。总的来说,3型蜂分化明显;工蜂体长12~14 mm,第6腹节背板上无绒毛带;后翅中脉不分叉;唇基一色;前翅长8.0~9.5 mm;喙长5.5~7.2 mm。由于欧洲移民的携带和商业交往,现已遍及除南极洲以外的世界各大洲,成为很多国家和地区养蜂生产上的主要蜂种。

7.沙巴蜂 Apis koschevnikovi Buttel-Reepen,1906

该种为蜜蜂属中,型体中等的一种。分布于马来西亚沙巴州。沙巴州的丹南可可研究所蜜蜂繁殖中心,曾试用椰筒和活框蜂箱饲养沙巴蜂。沙巴蜂在形态和生活习性上与东方蜜蜂相似,但较东方蜜蜂中的印度蜜蜂个体略大。其工蜂体色为红铜色,腹部第1~6节背板基部各具一条宽而鲜明的银白色绒毛带,在吸蜜腹部膨胀时,明显可见;在洞穴内营巢,造复脾。沙巴蜂的翅脉异常,第3肘室被显著缩短的M脉扭曲。雄蜂后胫节后边缘具多毛的缘缨,毛较浓密而粗。肘脉指数大且变异很大,平均为7.45±3.04,范围3.53~24.74。

蜜蜂有多少个品种

意蜂

在自然界中,蜂群穴居,造复脾。工蜂在巢口扇风时,头向内,起到抽气机的作用;雄蜂房凸出,盖平;具采胶性能。西蜂现处于野生、半野生或家养状态。

⒏绿努蜂 Apis nulunsis Tingek. Koeniger and Koeniger 1998

分布:仅发现于马来西业的沙巴州绿努山区。

多为暗黑色,当地又称“黑色蜜蜂”,其鉴别特征为后腿从基节到跗节末端呈棕色。形态特征:工蜂体长10~11mm,体色较深、生物学特性:生活在海拔1700m以上的山区,穴居,婚飞时间为上午10∶44~13∶12时,高峰期在中午12∶00时。雄蜂体重107.1 mg,贮精囊内精子数130万。在树洞里营造复脾蜂巢,当胡蜂接近巢口时,守卫蜂腹部上举,臭腺外露,而东方蜜蜂不暴露臭腺。

⒐苏威拉西蜂Apis nigrocincta Smith 1871

分布:分布于印度尼西亚的苏拉威西群岛和菲律宾。分布在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的为指名亚种(Apis n. nigrocincta ) ,分布在菲律宾的原定名为东方蜜蜂(Apis cerana Philippina Skor)的应为苏拉威西蜂的菲律宾亚种(Apis n. Philippina)。雄蜂房封盖内没有像东方蜜蜂的茧,房盖上也没有像东方蜜蜂一样有小孔。婚飞时间为14∶15~17∶30。M.S.Darmus 和 G.w.Otis 认为该蜜蜂可分为2个亚种。

原创文章作者:满路 香,如若转载,请注明来自百香果号:https://bxg.huangjinbaixiangguo.com/article/13459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满路 香的头像满路 香
上一篇 2022年8月1日
下一篇 2022年8月1日

网友常看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